比利時規劃提升防務能力


近日,比利時國防部發布《國防戰略願景2025》,系統規劃該國至2035年國防發展路徑。該文件長達118頁,是繼2016年版國防戰略和2022年“STAR計劃”后,比利時應對歐洲安全格局變化作出的重要調整。
聚焦集體防御
新版國防戰略以“應對高強度沖突、保障國土安全、預判未來戰爭”為目標,推動比利時防務從“選擇性參與”轉向“強化威懾與應對必要戰爭”。文件將比利時面臨的威脅劃分為直接緊迫、潛在長期和復合跨界3類,強調應通過軍民協同應對混合威脅。
作為北約“前沿國家”,比利時將履行東翼防御義務,通過《區域防御計劃》與波羅的海國家協同作戰,支持北約“2030年戰備計劃”並提升快速響應能力。新版國防戰略明確“北約是集體防御核心支柱”,同時肯定歐盟的補充作用,支持《歐洲防務工業戰略》,推動無人機、電子戰技術研發,確保與北約標准實現互操作性。在雙邊協作方面,比利時將深化與荷蘭、法國的傳統防務合作:與荷蘭聯合開發反水雷系統、共享海軍基地資源﹔與法國在地面部隊機械化、戰術無人機領域保持協同,通過“混合旅”機制提升聯合作戰能力。
推動能力建設
新版國防戰略提出,比利時防務建設將聚焦以下4項重點。
一是提升作戰能力,保障部隊轉型期戰斗力,強化彈藥儲備和后勤可持續性,繼續參與對烏克蘭軍事援助以積累經驗。
二是擴充人員規模,2034年前將現役軍人從2.62萬人增至3.45萬人、預備役從2500人增至1.28萬人,2026年起每年招募1000名志願兵,同時加強電子戰和網絡戰人才培養。
三是加速裝備發展,採購“拳擊手”裝甲車、F-35戰斗機等裝備,彌補機械化、防空等能力短板﹔採購“天空衛士”無人機及反無人機系統,強化無人作戰體系﹔推進多域作戰能力建設,整合空中、陸地、海上及網絡作戰資源。
四是保障資源投入,2025年起將國防預算GDP佔比提至2%並維持該水平,至2034年進一步提升至2.5%,預算重點向裝備採購和戰備維持傾斜,確保彈藥、備件等“作戰消耗品”儲備充足。同時,通過實施“國防工業與研究戰略”,強化本土國防工業體系,提升裝備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。
此外,新版國防戰略提出多項配套措施,具體包括:制定《軍事投資規劃法》以明確至2034年的重點投資項目及資金安排﹔設立“國防創新樞紐”整合高校和企業資源,加速關鍵技術成果轉化﹔升級軍事基地、港口和鐵路系統,提升部隊部署和后勤保障效率。
重塑防務定位
分析人士表示,比利時近期在防務領域的舉措,是其重塑防務能力的關鍵步驟。
從外部環境看,作為北約和歐盟總部所在地,比利時因關鍵基礎設施密集、地理位置特殊,正成為混合攻擊的“優先目標”。從內部現狀看,自冷戰結束后,比利時集體防御意識逐步弱化,國防預算GDP佔比長期未達北約標准。新版國防戰略旨在重塑比利時的防務可信度,使其發揮戰略樞紐作用,同時避免在技術代差加劇的背景下失去戰略主動權。
盡管新版戰略規劃內容翔實,但比利時防務轉型仍面臨諸多現實挑戰,包括國防工業基礎相對薄弱、預算執行存在不確定性等。新版國防戰略能否按計劃落地推進,仍有待觀察。(郭秉鑫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